本篇文章3154字,读完约8分钟

人物传记

徐卫平来自浙江海宁。1990年,他下海经商,创办了中南机电公司,5年内实现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经过几年的考察,1997年,他以冯道国际集团亚太区总裁的身份回到中国。20年来,总部基地的模式从北京扩展到沈阳、青岛、海宁等地,并已走出国门,落户英国伦敦。据不完全统计,这些项目总投资近800亿元。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用关键信息画一个人的肖像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尴尬:个人内部存在的信息似乎是矛盾的,甚至是不合适的。徐卫平也不例外。由于他的高价,他出现在各种财富排行榜上,但徐卫平嘲笑股票一分钱也没有;徐卫平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但他没有在报纸和期刊的房地产版面上投放一分钱的广告...在徐卫平的世界里,这些违规行为可以用“总部和基地”来概括。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对于‘总部基地’,我是不忘你的首创精神,始终如一。”这是徐卫平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没有拖泥带水。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徐卫平的眼里充满了“布道般”的虔诚,这让人们相信,他与总部基地的“真爱”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然而,要澄清这种“婚姻”并不容易。无怪乎回眸浩瀚的《我们来的路》,就连徐卫平也表达了深深的情感:没想到,总部基地从起步、试水、成功、再生产、升级、出海,跨越了整整20年。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从皮肤的疼痛中寻找需求

在1990年,似乎还有几个世纪。那一年,北京的大街小巷回荡着“我们在亚洲,高山是头”;那一年,北京地铁只运营了两条不繁忙的线路;那一年,北京的三环路还没有完全开通。那一年,徐卫平毅然放弃了人们眼中的“金饭碗”,投身商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或失败。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当时,徐卫平的全部家当只有2000元。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他咬紧牙关,用电扇代替了所有的钱。是的,你是对的!冬天,电风扇,北京。时隔近30年,徐卫平回忆起当年的写作,他的骄傲依然溢于言表。这一成功的淡季销售让他尝到了甜头,找到了通往家电商业大厦的踏脚石。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徐卫平利用这一形势,在当时并不出名的中关村成立了中南机电公司。当时没有“风口”的概念。如果有的话,徐卫平可能已经找到了出口:先是电风扇,然后是抽油烟机,都是带风的。在“不愁卖货”的时代,徐卫平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有些超前:免费上门安装、建立消费者用户档案、在《经济日报》上做广告...这些今天看似普通的东西在20多年前的中国是有价值的。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五年后,当中南电气成为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申报客户超过70万,年纳税额在中关村公司排名第12位的企业时,人们开始注意到徐卫平,一个商业“黑马”。在此之前,徐卫平有一个先进的想法:建立一个以“中南”命名的建筑。雄心勃勃的徐卫平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企业基础设施部门,人员配备齐全。结果,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和无数次的旅行,出于某些原因,我没能得到我想要的。这种痛苦让徐卫平想:我能为中国企业做些什么?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1996年初,带着第一次冒险的成功和遗憾,徐卫平乘飞机去了英国伦敦。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多佛海峡的石堤,哥特式建筑自豪地宣扬着英国的奇异风情,水生植物在何康河柔软的波浪中迷人地在水下摇摆...我们面前美丽的风景似乎无法溶解成一块平坦的胸砖。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他反复品味这条路线,思考得失,多次咨询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参观了英国的许多商业圣地,最终实现了它。重生:要发展,企业需要一个固定的“家”,一个活跃的朋友圈和一个强大的平台。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世界上的困难就像思维的变化

1997年,当许维平再次踏上中国这片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土地时,作为冯道国际集团亚太区总裁,他感到热血澎湃。深圳、广东、浦东、上海、亦庄、北京...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徐卫平的足迹遍布了改革的许多地方。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当时,经历了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企业形象的重要性。总部在哪里落户最能体现企业的“高端氛围”?惊叹中国经济巨大爆炸力的海外知名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地区总部的最佳布局在哪里?徐卫平的回答是:北京!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为什么选择经济不景气的程楠丰台?徐卫平说:“因为这里是一张白纸。”当时,有关部门打算向徐卫平提供的土地面积比徐卫平的理想面积少“0”,前者为200亩,后者为2000亩。徐卫平反复向政府有关部门解释,总部基地不是一个企业的基地,而是许多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顶尖企业的大平台。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这个概念是超前的,作为交换,它经常是怀疑的。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思想的冲突不止于此。为了将总部基地的概念变为现实,徐卫平今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投资企业统一投资。这一要求起初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中关村丰台科技园管理层的担忧不无道理:如果我在这么大的一个区域半途而废,该怎么办?建了一个房地产项目,我该怎么办?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当双方反复打断并最终握手时,日历已经被翻到了2002年5月,也就是将近四年后。2003年6月19日,徐卫平期待已久的时刻到来了。这一天,总面积约6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拥有独立产权和单户产权的约400栋建筑的北京总部基地正式开工建设。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然而,观念的冲突仍在继续。“总部基地是多种多样的房地产项目”,“总部基地可能面临财务危机”,“总部基地入住率低于50%,前景堪忧”...最初建设的每一步,总部基地都面临着一场怀疑的风暴。按照徐卫平当时的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总部基地65公顷的土地将产生1000亿至2000亿元的技术、工业和贸易总收入,以及50亿至100亿元的税收收入。“现在说一万句也没用,事实会证明一切。”当时接受一家杂志采访时,徐卫平一口咬定。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事实是最好的法官。截至2016年,北京总部基地每年的技术、工业和贸易总收入近4000亿元,入驻企业500多家,其中年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约110家,上市公司20多家。北京总部基地作为北京南部的经济高地,也成为北京一道亮丽的名片。徐卫平还被媒体誉为“总部基地第一人”。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紧跟时代脉搏

北京总部基地的巨大示范效应使得各界对总部基地的热情“永不停歇”。面对各种款待,徐卫平的反应相当谨慎:“我不是房地产经纪人,而是总部经济的建设者。”他应该利用时间积累,为自己的总部模式注入更多的价值:以产业发展、人才开发、企业互助等“八大基金”为经典,以资本运营、科技研发、技术转移等“十大平台”为纬度,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一个强大的平台。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为此,北京总部基地开工建设至今已有八年,沈阳总部基地迎来了第一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两年后,徐卫平计划将总部基地模式推向国外,与伦敦政府携手合作。他计划花费17亿英镑在皇家阿尔伯特码头建造一个亚洲商业港口...沈阳代表振兴东北,伦敦代表“一带一路”...徐卫平的布局并不武断。用他的话说,“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不仅是一种企业家意识,更是一种自我意识。”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这种自我意识也体现在徐卫平提出的“总部经济4.0”概念中。2012年,在做出“总部经济不与实体经济结合就没有出路”的判断后,徐卫平开始认真思考总部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最佳方式。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为此,他提出将传统实体经济的大规模生产和物流与其核心价值,以及实体企业的其他核心价值功能(包括R&D、定制、体验、展示等)分开。)应该聚集在总部和基地。现在,这一理念在浙江海宁江南总部基地逐渐成为现实。它由总部集群、实体集群和服务集群组成,是徐卫平实体经济梦想的新起点。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不过,徐卫平也承认,虽然总部经济的概念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推广最新的总部经济概念仍然特别困难。例如,模块化大规模生产,不仅消费者需要时间消化,而且真正的经济企业本身也需要逐渐接受。这有赖于3d打印、大数据和其他技术的不断改进,也有赖于对此感兴趣的先驱们孜孜不倦的“说教”。“时间将再次证明一切。”

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在谈到未来规划时,徐卫平并没有改变主意:“我的梦想是建设总部经济生态区、总部经济共同体,推动总部经济全球化。这是我一生必须做的事!”

标题:许为平:一辈子 我只做好这件事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