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立冬网下,小雪冰障。在大雪中钓冬鱼,在冬至补网。修理船时有轻微的寒冷和严重的寒冷,鱼地板上满是迎接新年的肉……”在黑龙江省通江市八岔赫哲族乡中心学校一年级的课堂上,赫哲族教师吴身着民族服装,带领孩子们背诵描述赫哲族渔猎生活的歌曲。

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赫哲族只有50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赫哲族以渔猎为生,主要生活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如裘皮服装、鱼皮画和讲述民族故事的伊玛坎。

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赫哲族有语言,但他们没有文字。口碑曾经是这个国家记录历史变迁和民俗的唯一方式。

吴桂凤,一个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赫哲族老人,几乎从未离开过哈查赫哲族乡。吴桂凤说:“我小时候,父母日出时捕鱼,日落时回来。在我的业余时间,我的父亲吹长笛,我的母亲随着音乐跳舞。日子虽苦,却有难忘的快乐。”

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在她的父母和哥哥相继去世后,吴桂凤突然发现没有人和她说赫哲语。让吴桂凤担心的是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赫哲族文化。

随着赫哲族老一代的死亡和新一代赫哲族生活方式的改变,赫哲族的语言环境日益脆弱。“我过去想教我的侄子,但他不想学。”吴贵凤说道。

同样的问题一度困扰着吴。由于缺乏语言环境,教给孩子们的民族语言很快就会被遗忘。更让他担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搬出去,留下的孩子越来越少。赫哲族文化如何传承?

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然而,吴贵凤和吴最近感觉到身边正在发生变化:年轻人开始主动寻找赫哲族老人,学习传统民族文化。

“80后”哲学家王海珠有空的时候去村里的老人那里学习艺术。“学习语言,学习鱼皮技能,学习民族食品生产,学习你能学到的东西。不但我,村里许多年轻人都跟着老人走。”王海珠说道。

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近年来,赫哲族文化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以赫哲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项目在巴恰和街金口建立。随着特色旅游业的发展,赫哲族意识到,没有文化传承,旅游业难以持续。

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目前,在八岔赫哲族乡,每个周末举行的语言学习和文化课已经成为最热闹的地方,悠扬的伊玛坎再次响彻这片古老的土地。借助微信等新的交流方式,赫哲族也通过群聊创造了一个新的语言环境。

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通江市吴八岔赫哲族乡中心学校,已经是第十年教授民族文化了。教低年级学生儿歌和舞蹈,教高年级学生手工制作。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国际音标,寓教于乐。此外,民族课程以其特有的校本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让吴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他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中心学校的孩子,更多的年轻人也在积极地向他请教。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开展保护和促进赫哲族文化传承的工作。黑龙江省建立了多个省级伊玛目研究中心,已整理出70多部伊玛目专著、6000多幅图片和900多个小时的视频记录。

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我希望成为文化传承人。我希望人们在提到赫哲族的时候,不仅要想到乌苏里船歌,还要想到灿烂的民族文化。”通江市八岔赫哲族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李元军说。

标题:赫哲族唱响新“乌苏里船歌”

地址:http://www.edungo.net/esxw/9966.html